滨城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投资理财、教育科研、房产家居、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3-07 09:53:01
中国传统书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甲骨文、小篆、隶书一直发展到今天方方正正的现代汉字,中国书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和伟大的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南宋赵孟頫的《松雪斋文集》,这些艺术作品到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谈及艺术,平常百姓总说对此无法理解,艺廊里令人捉摸不透的画作竟能拍出天价,T台上奇怪诡异的服装却是知名品牌的高级定制,"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真正的艺术还是的闹剧,每个人的衡量都会有所不同。我国著名的书法家邵岩先生曾在展览上作"射书",他这到底是别具一格的艺术品味还是为取一时噱头的"伪大师创作"?
奇怪的"射书"
邵岩,出生于1962年,山东文登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研究室,他的代表作是《三剑客现代书法作品集》,他的作品曾被美国《时代周刊》、今日美术馆等多家知名国际艺术机构所收藏,他参加过许多的艺术展览,在书法艺术上成就斐然,其中很多作品都被拍出过高价,但是真正让他进入大众视野的还是由他所创立的"射书"。
书法字体种类繁多,篆书、隶书、楷书、行楷等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字体,但邵岩出名却是因为自创的"射书",您可能有疑问了,什么是"射书"?简而言之,就是用针管喷出墨汁,书写文字。这种书写手法来自于他的一段视频,视频中他拿针管吸墨,然后将其喷射在宣纸上,出现了一串让人根本就看不懂的文字,宣纸上的黑色墨迹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但无论怎么看都不能称之为字。
视频一出就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的人认为他是打着艺术的幌子蹭热度,依靠写这些奇怪的书法体来获得热点,引起大家注意,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拍出更高价格,提升知名度,达到通过个人炒作来获取利益的目的。
但也有的人认为用针管写字并不是玩弄大众,书法的使用工具有很多种,用毛笔写被叫做软体书法,用钢笔写则叫做硬体书法,甚至我们有时能够在新闻上看见公园中的老大爷用拖布在瓷砖上写字,也被很多人夸赞他的字入木三分,刚劲有力。那凭什么用针管写字就不能被称作新型的书法呢?将其作为创新,又有何不可呢?
邵岩的艺术
对此,邵阳本人有着这样的回应,从他的观点来看,他认为,民间的百姓并不能理解他所认为的艺术写字的工具,不过只是传达态度的媒介而已,对于艺术生活哲理,他有着自己的态度,他希望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情感。
至于想到用针管来写字,则是因为他的一次生病的经历,邵岩本人今年也将近有60岁了,所以他的身体也出现过很多的状况。
早年前生了一场大病,让她的心脏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伤,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中,他的心脏接受了植入支架,因为受损程度比较严重,他前后一共植入八个支架,从那时起,他开始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也让他对于针管有着自己特殊的的感情,在他的观点看来,针管更像是连接生命与生活的一种纽带,所以他才更希望能通过自己身体中有特殊意义的东西来作为自己书法创作的工具,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更有现实意义。
但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大众。从古至今很多具有创新想法的标新立异的艺术,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和长久的传承,并不能批判这类艺术没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只是它没有做到真正的贴切和服务于大众。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类艺术往往不能经过时间的考验,从而被判定成为不上台面的作品,正如世间只有钟子期能够理解俞伯牙的作品,两人才是高山流水的知音,任何一种艺术都具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但如果想让大众接受,那么就一定需要做出改变。
邵岩的射书没有受到大家的喜爱,他个人也更多地被判定为是娱乐大众,一时的热度不过是因为大家喜欢看热闹,难以走得长远。他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射书完全作为个人爱好,很少展现在公众面前,面对质疑,他在网络平台上晒出一张自己写正楷的书法作品。
他配文写道,我自己并不在乎大家的看法,写着张正楷,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会写我能写,但我坚持自己的艺术态度。对此网友评论道:上当了,上当了。这样的评论不免让人觉得带着几分讽刺意味,网友似乎对他之前的行为感到不满,对他用于证明自己的这张作品也并不买账。
娱乐至死
射书事件过后,邵岩很少再在公众平台上发出自己的一些书法作品。这件事情的风波也逐渐过去,大众们也忘记了曾经的射书和邵岩,但这值得让我们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在网络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许许多多的作品。有些作品长达数小时,也有一些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这些作品中,按照大众审美眼光来看,有的低俗有的高雅,但无一例外的它们都有着很高的热度。
以电影市场来举例,这些年虽然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状况良好,每年的票房都在不断地刷新高度,但真正谈得上优秀的作品,却是少之又少。
有很多电影的高票房都来源于人们对于某一位演员的追捧或者是某一种情怀,但在消费过后,往往并不令人满意,一些创作者只看到表面数字的身高,却忽视了背后艺术创作的真谛,艺术来源于群众又服务于群众,不能够贴近群众生活的作品,又或者是贬低劳动人民的作品,最终只能被社会和历史淘汰。
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强烈娱乐精神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开始被娱乐化产业化,但我们要始终知道一件事,我们可以娱乐,但决不能娱乐至